编者按: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就业育人核心目标,切实担负起“稳就业”的政治任务和“保民生”的职责使命,根据校党委会(扩大)会议精神和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部署要求,各学院深入开展“就业育人”各项专项工作,积极引导学子们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职业观,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学校现开设“就业榜样说”专栏,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以创新举措和榜样力量引领就业新风尚,用心用力用情为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目标贡献力量。
就业先锋
电子信息学院:樊丹丹

个人简介:
樊丹丹,中共党员,电子信息学院 2025 届研究生,现签约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在校期间科研成果突出,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发表 SCI 及中文核心论文各 1 篇,申请发明专利 1 项。学科竞赛成绩优异,获研究生数学建模国赛三等奖、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国赛三等奖、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西北赛区一等奖等荣誉。
经验分享:
求职是场需要策略的“战役”。首先明确求职方向,深入研究目标行业与岗位,避免盲目投递。简历撰写用“STAR 法则”描述经历,以数据量化成果,针对不同岗位定制内容。面试前全面了解企业、复习专业知识、模拟常见问题;面试时保持自信、注重沟通。积极拓展人脉,通过行业活动、社交平台获取内推机会。面对求职挫折,及时调整心态,将每次面试视为成长机会。凭借这些方法,能更高效地获取心仪岗位。
就业先锋
新媒体艺术学院:罗子璇

个人简介:
罗子璇,新媒体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25届毕业生,曾获校级奖学金等荣誉,多次获得省级奖项。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专业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同时也获得了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的升学通知。
经验分享:
本科四年中,始终保持着积极进取的态度搭建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框架,对自己的就业升学有着清晰的规划,在大二下学期就确定好了第一志愿院校与专业,并在大三下学期完全投入到备考学习之中。备考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有条不紊地完成学习计划和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坚持到考前最后一天。
就业先锋
机电工程学院:靳皓

个人简介:
靳皓,中共党员,机电工程学院 2021级机械工程(卓越)专业本科生,曾担任院团委副书记。综合素质测评专业排名连续三年第一。在校期间,学科竞赛领域斩获国家级、省级奖项超 20 余项。现已考研至西北工业大学。
经验分享:
当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同向同行,奋斗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保持专业学习与科研实践并重,通过参与“挑战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在一次次项目实践中积累经验,攻克技术难题,不断锤炼技术落地能力,实现从知识储备到技术创新的跨越,在实践的熔炉中锻造过硬本领。
就业先锋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冯雅楠

个人简介:
冯雅楠,中共党员,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25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多次获得“优秀志愿者”“优秀学生志愿者”“优秀团干部”称号以及校级奖学金。拟进入西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经验分享:
学术研究不仅是个人志趣的延伸,更是以知识呼应国家文化保护政策的重要使命。这种认知,让学术之路成为一场兼具热爱与担当的远征。365个日夜的坚守,曾沐朝霞而起,亦伴星光而归。沿途或遇暴雨如注,或逢歧路蜿蜒,却始终以敢赢敢输的心态负重前行。只因相信,所有的淬炼终会凝成锋芒,迎来“寒光出鞘”的璀璨。愿以“朝研经史暮攻书,寒尽功成绽锦途”与诸君共勉,祝母校学子前程似锦,师长桃李长青!
就业先锋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范大程

个人简介:
范大程,河南南阳人,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纺织工程6班学生,中共党员,入校以来相继担任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校户外队队长等职务。在大学三年综测专业总排名第五,获得校级“青年五四奖章”“校长奖学金”“优秀团员”“军训优秀个人”等多项荣誉。擅长跑步,获得陕西省第四十三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男子5000米第五名、男子10000米第六名的成绩,在校运会、高校联赛等比赛中也取得多项优异成绩。已被推免至东华大学。
经验分享:
大学期间制定每日计划表,拆分任务提高效率;课堂主动提问,建立学科思维导图,多参加相关科研竞赛;保持运动习惯与积极心态,让优秀成为惯性而非目标,跑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职引导师”
理学院:王秋萍副教授

王秋萍,中共党员,副教授,理学院应用物理学无损检测特色专业发起人和创建人之一,无损检测专业方向负责人,该专业于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王秋萍老师几十年如一日,为了学生高质量就业,不断奔波于企业和学生之间,每年她所带的应用物理学无损检测专业方向学生都是率先完成就业,为理学院和应用物理专业的就业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导职业方向,助就业成功。每年新生专业导论中,王秋萍都为同学们讲述优秀毕业生们的事迹、行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让学生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光明的前程,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为就业增加“砝码”。学生大二时,逐步联系与本专业高度相关的省内外知名企业,介绍学生寒暑期到企业实习,并邀请企业专家来校给学生做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学生大三时,主动邀请企业到校招聘,王秋萍每每在现场积极与现场的企业招聘人员沟通交流,同时解决学生在应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督促未就业学生及时参加宣讲会,她如数家珍般地介绍本专业学生的学业成绩、身体素质、家境状况和性格特点等多方面情况,给学生争取更多的面试和就业机会。
拓校企生态,筑人才虹桥。为了不断扩大本专业就业渠道,王秋萍日常一直与陕西特种设备协会、陕西无损检测学会以及陕西西宇、陕西中展、武汉中科、西部超导等诸多行业协会、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她积极在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提前做好学生应聘的准备工作,保证学生就业不盲目、有方向。2025年,陕西西宇检测有限公司签约本专业2025届毕业生9人。她还关心往届毕业生的生活和工作状况,了解他们在岗位上的表现,帮助他们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邀请优秀毕业生来校或在线给学生做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经验分享,得到了企业和学生们的广泛好评。
树师德典范,铸就业丰碑。王秋萍老师热爱教师工作,热爱每一位学生,每一届学生都亲切地称呼王老师为“秋萍姐姐”。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应用物理无损检测专业方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从起初的就业面窄、企业少、专业对口率低(不足40%)、社会认可度不高,发展到现在成为国内数十家行业龙头企业指定招聘专业,专业对口率达90%以上,是应用物理系就业工作的标杆。专业培养了以马龙(2010届毕业生,现深圳粤兴水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业昕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
“职引导师”
电子信息学院:卢健副教授

卢健,博士,副教授,电子信息学院控制工程系主任,控制系2020级“三全育人”导师团团长。他始终秉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理念,以“访企拓岗强供给、分类施策提质量”为主线,构建“校企联动、精准赋能、全程护航”的就业服务体系。近年来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连续两年位列全校各专业就业率第一名。2025年考研升学率提升至39%,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7%,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就业工作模式。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重构教学体系。对齐产业发展革新课程体系,开发《工业机器人技术》等6门校企共建课程,将企业真实项目融入专业课程。升级教学模式,推行“课堂理论+虚拟仿真+实体操作”三段式教学。科研反哺教学,实施“导师课题嵌入计划”,近三年组织50余名学生参与教师纵横向课题。构建分层培养体系,打造“基础技能-项目实践-创新研究”递进式专业综合实验培养链。改革实施以来,毕业生就业率明显提升,企业反馈毕业生技术迭代适应周期明显缩短。
访企拓岗深化产教协同,扩容就业“蓄水池”。面对智能制造与智能机器人相关行业人才需求结构性变化,带领团队三年内走访汇川技术、诺瓦科技等20余家重点企业,拓展43个优质岗位池。与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3个实习实训基地,将企业工程师认证课程嵌入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联合创新“三阶递进”实践教学模式,打通认识实习、生产实践和毕业实践等真实学习人才培养链条。
分层指导强化学业规划,打造升学“快车道”。针对考研群体实施“启航-扬帆-领航”三年培育计划,组建考研咨询指导团队进行分层培育:大一开展学业规划讲座,大二促进数学英语强化,大三关注学生对《自动控制原理》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大四“量身定制”志愿填报,关注每名参加考研学生的考研准备全过程。动态保障兜底线,将考研-就业无缝衔接,积极帮扶未达线学生启动就业进程,实现升学就业“零掉队”。
“职引导师”
新媒体艺术学院:朱海涛

朱海涛,新媒体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主任,深耕就业指导工作十余年,累计帮扶200余名学生明确职业方向,所带毕业生连续3年就业率突破95%。
锚定国需 点亮职业灯塔。在育人过程中,通过政策解读、行业分析等,引导学生投身乡村振兴宣传、电商直播、文旅传播等国家战略领域。近三年输送20余名毕业生进入各级、各类融媒体及新媒体领域。
数据画像 定制成长路径。在播音系主导建立“职业基因库”,结合学生特长匹配岗位,帮助文旅讲解、少儿语言培训等小众赛道人才精准就业,个性化方案实施率近100%。
实战筑基 搭建立交桥梁。联合各类新媒体平台打造“实训营”,开展直播带货、文旅讲解等实战活动,带领学生完成基层惠民演出、推普下乡等实践项目20余场,参与学生均获企业优先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