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程大学202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落幕。本次活动紧扣“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时代主题,全校共组建500余支实践团队,组织2000余名师生,足迹遍布陕西、新疆、西藏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学子们围绕理论宣讲、科技支农、环境保护、社会调查、教育帮扶、文化传承等核心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在广袤大地上留下了青春奋斗的坚实足迹。
铸魂育人:在理论与红色实践中坚定信念
学校实践团队将思政教育融入实践全过程,引导青年学子在学思践悟中筑牢信仰之基。“西纺研疆”实践团远赴新疆喀什,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探寻丝路文化交融脉络,为民族团结注入青春力量。“星火研途”等团队奔赴井冈山、南昌等红色圣地,通过重走红色足迹、访谈红色人物等沉浸式活动,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深刻感悟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气象。
“数智赋能 普语润藏”实践团队响应“数字中国”战略与“文化润疆”工程号召,奔赴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扎根者访谈、非遗传承、数智培训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等活动,与当地干部群众携手,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纬同声 普通话推广”等实践团前往新疆木垒、宁夏固原等地,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活动,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搭建起促进民族团结的坚实桥梁。
服务社会:在基层一线与产业前沿贡献智慧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社会发展痛点,西工程大学子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乡村振兴、社区治理和产业升级等领域精准发力,贡献青春智慧。在乡村振兴战场,“渭北果香 联农逐梦”“秦韵乡兴 菌技助农”等团队联动企业,传授农业新技术,构建科技创新链条,助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在社区治理与行业前沿,“乡里皖家 青年筑和兴乡”实践团深入安徽等地调研乡村治理难题; “挖掘志愿服务新路径 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实践团走进福建厦门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
“深耕智造企业 淬炼机电匠心”等实践团立足专业所长,深入企业一线参与设备调试维护;“AI人工智能训练师”实践队在西安开展专业培训,将课本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以专业之力赋能产业发展,让实干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传承创新:在文化保护与生态守护中绽放光彩
在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领域,西工程大学子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生态自觉,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承华夏衣韵 绘数字新篇”等团队前往浙江,调研传统织锦技艺的现代传承,为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提供新思路;“探古寻珍 共护文明瑰宝”团队奔赴宝鸡,发挥专业特长参与文物保护。
在生态保护领域,“深入沙漠 沙基筑梦”实践团扎根鄂尔多斯开展防沙治沙,“绿焕新生 电子废弃物熵减计划”团队聚焦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护美丽中国。
此外,学校今年还积极统筹校内外优质资源,联动多部门、汇聚校友力量,重点打造了“精准资助基层行”“我在校友企业做实践”等品牌社会实践项目。学校组织优秀青年学生深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等一线场域,广泛参与政务见习、社区服务、企业实习和公益志愿等多样化实践锻炼。通过沉浸式、体验式的社会参与,引导青年学子在真实社会大课堂中读懂国情、感知社情、体察民情,切实提升了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有效服务了地方高质量发展。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西工程大学子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生动体现,更是他们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行动。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社会实践育人成效,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淬炼成长,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撰稿:凌旭 李梦琦 审稿:刘俊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