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助力乡村振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谢恩师、“返家乡”、“希望杯”项目深化等六个分主题开展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2025年1月至2月,4800余名青年学生奔赴陕西、河南、江苏、新疆、山东、安徽、甘肃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争做奋进青年
“云端筑梦,未来童行”社会实践团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通过追寻红色足迹、重温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体悟红色文化等活动,感受思想伟力,将延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娄珍萌深入党群服务中心,以青春视角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进行观察寻访、调研实证。
以乡情为纽带,以实践为桥梁
西工程大学子积极参与“返家乡”实践活动,依托专业知识为家乡作贡献。机电工程学院安琼在春运现场的人群中穿梭,扶老助幼、为乘客指路、搬运行李等;电子信息学院王芝含回到了家乡榆林府谷县,辅导小朋友完成寒假作业、做手工、开展“爱党爱国”宣讲;城市规划与市政工程学院张余鑫投身家乡政务实践、乡村振兴和文化宣传等工作,深入了解基层治理的实际情况。
承担青年使命,助力乡村振兴
管理学院“担使命,助振兴”寒假社会实践团,前往甘肃省礼县上坪乡和四川省沐川县罗柘村开展乡村振兴主题调研活动,实践团深入了解两地乡村振兴的现状、成效及面临的挑战,为乡村振兴提出对策建议。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邢梓瑶以所学专业为乡亲们提供法律援助,同时调查了解乡村振兴政策实行以来家乡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理学院马可扬重点围绕教育领域在家乡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大屯村开展调研,助力家乡教育高质量发展。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手工印染社“寻迹承遗,布上生花”非遗传承实践队赴陕西兴平开展寒假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深入了解扎染的历史渊源和传统技艺;新媒体艺术学院“灵花灯彩映、豫地文化彰”寒假社会实践团深入河南省灵宝市南安头村开展关于灵宝莲花灯笼的非遗调研,他们通过文字、照片、影像等手段加以整理、记录,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助力传统文化新生。
感念恩师,砥砺奋进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返梦行者”寒假社会实践队重返高中母校,以回校感恩师长、宣讲大学生活、传承奋斗精神为主线,弘扬尊师重教传统;计算机科学学院徐雅婷、材料工程学院范小飞等千余名同学或重返母校,为恩师送上祝福与感恩,或通过“感谢恩师你我同行”微信公众号参与“遥寄祝福”活动,将感恩之心化为感恩之行。
持续打磨作品,备战“希望杯”复赛
我校师生把握寒假时机,全力投入“希望杯”入围复赛项目的深化实践中,从细节打磨到整体完善,不断优化作品。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的同学们走进生态环保基地,将参赛项目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进一步开展文献查阅、实践调研等工作,为开学复赛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白宇等深入社区、企业开展补充调研,获取一手资料,完善申报表、项目文本等材料,积极备战“希望杯”复赛。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探索实践育人新路径,创新服务大局新模式,时刻保持奋进的姿态,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撰稿:凌旭 武世睿 审稿:刘俊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