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学院联合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开展跨学科学术沙龙活动

信息来源:计算机科学学院 发布单位: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5-09-12 浏览量:

9月11日,我校在金花校区第三会议室举办“数智经纬 织造未来”跨学科学术沙龙活动,由计算机科学学院、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党政联合发起的跨学科学术交流。来自三个学院50余名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纺织+人工智能”“服装设计+人工智能”跨学科融合展开深入交流,旨在融汇学科碰撞,催生创新灵感,发现合作新机,助力学校陕西省服装设计智能化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建设取得新实效。

活动开始,计算机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闫小兵介绍了跨学院联合开展沙龙活动的背景和意义。他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沙龙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充分融入学校纺织服装龙头学科,落实学校有组织的科研工作要求。随后,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刘哲、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刘凯旋、计算机科学学院副院长张凯兵分别围绕本学院的学科特色、师资优势及合作愿景作专题介绍,凸显了人工智能技术与纺织材料、服装设计跨界融合的广阔前景与巨大潜力。

在团队交流环节,各学院交叉团队负责人分别介绍了所在团队的科研方向与合作需求。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重点介绍了新型功能纺织材料在电磁防护、吸波隐身等领域的应用,以及纤维成型技术、智能检测与纺织CAD系统开发等研究方向。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集中展示了古代服饰艺术考古与数智保护、古代服饰数字化复原、服装样板智能设计等成果,彰显了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在传统服饰文化保护与创新应用中的前沿探索。计算机科学学院则重点展示了面向服装智能设计与虚拟试穿的多模态可控生成技术及系统研发,涵盖纺织数码印花图案可控生成技术、AI纺织服装大模型、高保真虚拟试衣技术、多模态服装样板生成、一体化印花服装生成系统开发和柔性智能可穿戴等方向,为人工智能与纺织服装学科领域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可行方案与技术支撑。

在自由交流环节,与会教师围绕项目联合申报、关键技术攻关和跨学科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重点围绕功能性纺织材料结构的优化设计、服装面料的设计与仿真、服饰虚拟仿真与智能设计,以及服饰艺术考古与修复等人工智能多学科交叉融合等方向积极交换了意见,初步达成多项合作意向,为后续深化交流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最后,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苏博作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本次学术沙龙的成果,指出活动有效促进了纺织科学与工程、服装艺术设计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大学科领域的深度融合,拓展了合作空间。他希望各学院以此次沙龙为契机,建立常态化的跨学科交流机制,通过联合举办学术研讨会、共建研究平台、联合申报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以及推动人才交叉培养等系列举措,持续深化多学科融合创新,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撰稿:贺姗 审稿:张凯兵 闫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