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第41个教师节,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多种形式开展“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庆祝活动,向辛勤耕耘在教育一线的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与崇高的敬意。
上午,举行了荣休教师与新入职青年博士座谈会。学院党委书记李伟、副院长刘哲、党委副书记朱宇军、副院长张鹏飞、院长助理王秋实、姚一军,分工会主席刘瑾姝、院办主任周芸,近两年荣休教师和新入职教师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李伟主持。
座谈会上,李伟率先代表学院向全体教师送上节日的祝福,对大家一年来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刘哲代表学院领导班子向与会人员介绍学院发展情况。回望学院的成长之路,全体教师凭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不断突破,在纺织材料创新、纺织工艺优化等方向成果频出;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学生在各类纺织专业竞赛中屡获佳绩;科研成果转化也实现了新的跨越,多项科研成果成功落地企业,为纺织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每一位教师的拼搏与奉献。
紧接着,三位荣休教师依次踊跃发言,分享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与感悟。沈兰萍教授回忆入职时老教师带教的经历,认为虽然时代变化,但“传帮带”机制仍需保留。同时建议学院要主动“发声”,争取资源。她在肯定学院近年成绩的同时,希望纺织楼升级改造能为环境改善带来积极影响,也期待新教师成长后的学院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杨建忠教授作为教学一线的代表,讲述了自己在教学中如何践行教育家精神。强调教师首要身份是上好课,要以学生为中心,替学生就业着想。结合参与高校青年教师创新能力支持项目评审经历,鼓励年轻教师扎根学校、持续深耕、凝聚力量、扎实做事。王进美教授用“勤奋、刻苦、努力、不畏艰险、不怕吃亏”概括对新教师的期望,结合自身经历说明个人发展需要靠自身努力,不断学习和探索,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日常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纺织行业培养实用型人才。
在互动环节中,新入职的五位青年博士积极表态。今年引进的陕西省青年人才张勇老师有4年军校经历,入职后切实体会到学院的凝聚力,在适应角色转换的同时希望能够和大家担起学院的发展重任;马超群博士作为学院博士后流动站首位进站人员,在见证学院建设持续向好的同时,希望通过努力提升自我,化压力为动力;西北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专业毕业的张思远博士认同杨建忠教授观点,计划结合专业助力学科建设,踏实奉献;获批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两位青年博士赵石磊和李娟子,受退休老教师事迹触动,明确要做好“传帮带”传承工作,在教研领域争创佳绩。
李伟在总结发言中,首先向三位荣休教师代表表达感谢,同时向今年年初离世的姚穆院士表达缅怀之情。他强调正是这些为纺织事业不懈努力的前辈,退休之后仍然心系学院发展,让纺织人代代相传的精神得以传承,这是纺织人的“根”。此次教师节座谈会新老同仁共话教育初心,也是为了让年轻教师感受前辈在艰苦环境中的勤恳与成就,学院如今的成绩离不开老同志的奠基,年轻教师实则站在“巨人肩膀”上,希望他们以教育家为榜样,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将个人的教育事业与国家纺织行业的发展紧密相连,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纺织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座谈会临近尾声,青年博士们饱含敬意与感谢,代表学院为荣休教师献上鲜花和荣休纪念品,这份礼物不仅镌刻着退休教师数十载深耕教育、立德树人的坚守,更承载着青年一代对前辈奉献精神的尊崇与传承。
随后,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依次为新入职教师献上花束。生机盎然的献花象征着学院对新生教育力量的热烈欢迎,也寄托着对青年教师接过教育接力棒、在岗位上绽放光彩、续写育人华章的殷切期望。更生动诠释了学校教育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景。
(撰稿:周芸 审稿:李伟)
